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適應國家和自治區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發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與職業道德,具備社會責任感和一定的專業視野,適應行業技術發展,勝任電子信息工程及相關領域科學研究、產品設計與制造,以及工程管理、運維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目標1:具有良好修養和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目標2:對電子信息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設計技術方案,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具有創新思維,從事產品研發、技術革新、技術推廣的能力;
目標3:具有組織或協作能力,在工程行業及企事業單位工作中發揮骨干作用;
目標4:具有提升和適應專業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拓展新的職業發展機會。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高頻電子線路、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數字信號處理、信息論、Python語言程序設計、數字圖像處理、語音信號處理、計算機網絡技術、天線與電波傳播、人工智能導論、數據結構、模式識別、機器學習、導航與遙感技術、現代雷達技術與應用等。
實踐教學包括工程訓練、計算機應用基礎訓練、認識實習、專業實習、教學實驗、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綜合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在電子信息、通信系統等相關領域中從事現代電子信息系統與現代通信系統的設計、開發、研究、應用及管理等工作。
專業簡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源于1958年建校初期的“無線電技術”專業。1984年在原內蒙古工學院電氣工程系設立“日用電機與電器”專科專業,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經濟建設的需求,以該專業為基礎,1996年增設了“電子工程”本科專業,1998年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新專業目錄,在上述本、專科專業的基礎上整合成立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00年有首屆本科畢業生。2008年申請獲批了內蒙古自治區品牌專業,并于2012年通過了自治區品牌專業驗收。2014年增設了電子與通信工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2016年獲批了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獲批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并被學校列為優先建設專業。本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80余人,在讀研究生73人。
師資力量:現有專職教師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工程師1人、實驗師1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占33%,具有碩士學位9人,占60%;2人入選內蒙古“草原英才”工程,2人被自治區總工會授予“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1人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負責人,1人獲首屆全國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工科組二等獎,2人獲得自治區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3人次獲得校級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1人獲自治區級“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教學條件:擁有雷達技術與應用、感知技術與智能系統2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電工電子自治區實驗示范中心,計算機應用實驗室,電子信息工程實驗室、通信工程實驗室、通信與控制基礎實驗室,具有良好的實驗條件,可以較好地滿足實驗教學、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的需要。
近幾年,多名學生考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知名院校的研究生繼續深造。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
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后即可在線瀏覽 或
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后即可在線瀏覽 或
下載此 PDF 文件
內蒙古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