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我區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入研究與產業化,促進產學研結合,2019年1月11日,自治區感知技術與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在我校新城校區教研樓會議中心舉辦了2018年學術年會,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實驗室人員及我校相關專業教師和研究生參加會議。會議由自治區感知技術與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主辦、信息工程學院承擔。會議以“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創新與實踐”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區內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四位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收獲頗豐。
會議在呂曉琪教授和李春明教授的致詞中開始,首先聽取了實驗室主任房建東教授作的“重點實驗室2018年度工作總結”,簡要回顧了實驗室一年來的工作進展,隨后四位專家主題報告。內蒙古大學博士生導師、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永信教授作題為“信息融合技術研究進展”報告,劉教授結合近年來開展的科研項目案例,形象闡述數據融合目的,說明數據融合技術關鍵與技術難點,介紹多傳感數據融合的最新科研進展。劉教授詳細闡述了傳感器直接數據融合、特征向量融合及決策級融合三種常用方法,多目標跟蹤數據關聯、狀態估計、身份估計、圖像融合及圖像與空間數據配準等常用的融合算法,以具體的實例形象的講解JDL模型的應用。劉教授在報告中還提到數據融合的最新技術,將計算機進程和物理進程構成統一體,集計算、通信與控制于一體的下一代智能系統。內蒙古交通管理局王葆元研究員作題為“以數據思維謀劃智慧交通研究”報告,王研究員從城市道路的實際問題出發,形象展示數據與車輛密度控制之間的關系,引出物聯網大數據融合應用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強調知識跨界應用的意義。內蒙古GPS網管中心主任、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日升高級工程師作題為“產學研協同創新與ICT人才培養”報告,張總的報告從一個小視頻開始,他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發經驗,分析說明創新的第一要素是樹立創新思維,鼓勵研究生真正接觸社會,在生活中學會觀察,著重闡述研究生科研中如何樹立創新思維、產生創新思路,形成解決實際問題辦法。張總還深入探討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和途徑,明確指出ICT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為重點實驗室在產學研用中形成創新思路、解決社會、企業重大科技需求,凝練科研特色,指明方向。自治區感知技術與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紀松波教授介紹了課題組研發的ICT最新科研成果—基于物聯網MQTT協議的通信基站動力與環境監控系統,紀教授以自主創新科研成果的研發過程為案例,詳細并深入淺出地闡述如何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解決工程中的技術問題,如何有效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性價比。
四位專家學者的報告深深觸動了在場聽眾,讓大家隨之產生思考,收到很好效果。
年會的召開,對重點實驗室進一步凝練和完善建設目標、建設規劃、建設特色,推進重點實驗室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入研究與產業化,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擴大重點實驗室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起到良好作用。






(供稿:電子系 宋麗麗 趙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