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建黨103周年,在教育系統樹立典型、弘揚先進,進一步提高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激勵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和迎難而上的奮斗姿態,自治區教育廳政務新媒體“內蒙古教育發布”特推出“先鋒引領 擔當奮進”專題,展現獲得自治區“兩優一先”的個人和黨組織風采,本期走進優秀黨務工作者——內蒙古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黨委委員、雷達技術研究所黨支部書記譚維賢的先進事跡。
扎根基層黨建,聚力“一融雙高”
爭做北疆高校基層黨務工作先鋒
譚維賢,男,土家族,1981年8月生,200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參加工作,博士,教授。現任內蒙古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黨委委員、雷達技術研究所黨支部書記。
聚力踐行“一融雙高” 發揮黨建“引領力”
譚維賢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確保黨的教育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在教書育人、科研攻關中注重充分調動和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現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近年來支部獲評教育部“全國黨建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中共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工作委員會“全區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最強黨支部”,中共內蒙古工業大學委員會“先進基層黨組織”“樣板支部”。在高質量黨建引領下,黨支部助力推動學校教育科研事業高質量發展,“一融雙高”建設成效顯著。

“北疆雷達先鋒”支部黨建品牌建設進展情況匯報
聚焦黨建主責主業 釋放“帶動力”
堅持黨建引領、凝心聚力,嚴肅政治生活,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推行“黨支部+”工作模式,凝練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支部“五化七強共建”工作機制,逐步培育形成“北疆雷達先鋒”支部黨建品牌,聚力創建科研服務型黨組織,將支部建設落實到服務于自治區兩件大事上。帶領黨員教師勇挑重擔、勇于創新、爭當先鋒,圍繞人才引育、平臺打造、難題攻克,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研究所先后獲評“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示范性勞模和職工創新工作室”,獲批自治區遙感技術與應用集成攻關大平臺、雷達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等。團隊被評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內蒙古“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內蒙古“五四青年獎章集體”。成員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等榮譽稱號。
堅守立德樹人初心 增強“源動力”
堅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將思想引導、價值塑造和教育管理相結合,全面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全力打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前沿陣地。帶領支部創新思政教育模式,秉持“扎根北疆、立德樹人、服務地方、科技報國”理念,依托科研攻關項目,重點把培養學生“蒙古馬精神”“三北精神”等作為課程思政建設和價值引領的重點內容。支部成員獲內蒙古自治區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首屆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大賽一等獎;先后完成省部級及以上教改項目6項,指導學生多次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內蒙古賽區金獎;培養的1名研究生獲中國電子學會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6名研究生獲內蒙古自治區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

與哈爾烏素露天煤礦生產技術部黨支部聯建共創簽字儀式
立足學校事業發展 彰顯“凝聚力”
堅持建功基層、推進創新,產學研深度融合,凝聚攻堅力量。推行“黨支部+科技服務”,帶領支部黨員瞄準雷達成像技術國際前沿,將雷達成像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到礦山安全生產、公共安全檢測和邊境安全監測等多個應用領域。微變雷達技術孵化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已應用到全國28個省份。近年來,譚維賢主持完成國家基金等多項國家級項目和自治區級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等人才計劃,榮獲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等稱號。支部黨員獲自治區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3人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支部1名黨員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
開展微波成像外場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