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林,男,1982年生,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農學博士,外聘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現就職于內蒙古小草數字生態產業有限公司。
2002-2006年就讀于太原理工大學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獲學士學位;
2011-2014年就讀于內蒙古民族大學草業科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16-2020年就讀于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1.研究方向
【1】遙感信息工程
2.主要論文
【1】Wang B , Tian Z , Zhang W , et al. Retrieval of Green-up Onset Date From MODIS Derived NDVI in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J]. IEEE Access, 2019, 7(1):77885-77893.
【2】王保林.大針茅典型草原冠層光合有效輻射各分量變化規律分析[J].青海草業,2018,27(01):2-6.
【3】景文,王保林,樊俊梅.大數據在人工草地管理上的應用初探[J].草原與草業,2019,31(01):25-38.
【4】王保林.基于高光譜的典型草原FPAR估算研究[J].草原與草業,2017,29(04):22-27.
【5】王保林,楊勇,鄭淑華,劉愛軍.基于植被指數的典型草原光合有效吸收比例估算研究[J].草地學報,2016,24(03):689-692.
【6】王保林,王晶杰,楊勇,常書娟,陳喜梅,劉愛軍.植被光合有效輻射吸收分量及最大光能利用率算法的改進[J].草業學報,2013,22(05):220-228.
【7】王保林,劉愛軍,常書娟,楊勇,蘇佳樓.內蒙古草地光譜特征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Z1):118-120
3.專利、標準
【1】一種用于調查打草場地的遙感自動識別方法專利號(ZL201810616538.3)發明專利
【2】一種用于調查草原沙化的遙感自動識別方法專利號(201810618693.9)發明專利
【3】草原生態修復監測核心數據規范DB15/T 2382-2021,2021年10月26日發布
【4】草原生態修復監測評價指標分類DB15/T 2383-2021,2021年10月26日發布
4.科研項目
A.主持的項目
【1】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高分專項,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產業化應用項目,驗收。
【2】內蒙古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內蒙古礦山生態大數據平臺建設,驗收。
【3】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重大專項,基于遙感技術的草地生態修復大數據應用示范,在研。
【3】內蒙古科技廳成果轉化專項,黃河流域內蒙古段生態環境監測評估技術與應用示范,在研。
【4】內蒙古科技重大專項,現代牧區草地高效生產與家畜優化利用技術研發與示范,在研。
B.參與的項目
【1】農業部948技術引進,草原生態牧場數字規劃及精準管理技術引進項目,驗收。
【2】內蒙古科技重大專項,內蒙古草原生態大數據平臺構建與應用開發研究和內蒙古植物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及產業化示范,驗收。
【3】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生態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驗收。
【4】自治區重點產業發展資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內蒙古生態資源大數據平臺建設項目,驗收。
【5】“科技興蒙”重點專項,草種質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在研。
5.獲得榮譽獎勵
【1】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青年創新人才獎
【3】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創新創業人才
【4】2020年,首屆全國生態大數據創新應用大賽優秀獎
【5】2017年,“創客中國”互聯網+創業大賽一等獎
【6】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7】2014年,農牧業豐收二等獎
【8】2013年,中國草業科技二等獎
【9】2013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
6.聯系方式
【1】電子郵箱:252900241@qq.com
【2】辦公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生蓋營巷蒙草種業中心4層(郵編:010050)
【3】聯系電話:15034933227